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08年11月27日得到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复,由中国农业大学建设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建设期为2.5年。
1. 工程实验室定位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是:围绕提高畜禽良种培育技术水平和良种扩繁效率,开展大规模分子检测及标记、动物胚胎工程规模化生产与高效体细胞克隆、转基因育种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构建我国动物遗传资源利用、育种和繁殖产业化技术平台,加强与国内畜禽育种龙头企业的合作,加快畜禽良种培育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提升国产品种的市场竞争能力。未来3年,应攻克基因挖掘、标记选择、性别控制等方面的15项重大技术,克隆定位100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通过转基因等技术手段,培育特色群体或品系3个以上。
国家发改委要求在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紧密围绕良种产业发展需要,提高畜禽育种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完成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的科研课题,开展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凝聚、培养产业急需的技术创新人才。通过建立国家工程实验室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促使实验室更好地为国家和行业服务。
2. 工程实验室建设内容
工程实验室建设期为2.5年。实验室面积总计为3700平方米,位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科动医大楼内。项目新增总投资为2945万元,其中900万元来自国拨经费,其余主要由本校筹集。实验室设置基因资源挖掘、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胚胎工程与体细胞克隆、转基因育种4个研究室。
3. 工程实验室管理体制
根据《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实验室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充分发挥技术委员会咨询作用。设置理事会、技术委员会、工程实验室主任、副主任等。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理事会成员由政府部门、学校和国内育种龙头企业负责人等15人组成,其中来自企业的理事占1/3,技术委员会由李宁院士、吴常信院士等11位国内专家组成。教育部任命杨宁教授为实验室主任,学校聘任田见晖教授和野秀芬分别担任副主任与专职副主任。工程实验室下设行政办公室,协调管理科研开发、试验运作、教育培训、技术服务、学术交流等各类事务。工程实验室的固定科研人员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生物学院及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研发人员;流动科研人员主要包括校内外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高级访问学者、客座研究人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