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第18期动物种业前沿科技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3-12-19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动物科技学院字号:[ ]

2023年12月15日,由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家畜)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遗传育种系、动物繁殖与发育科学系、畜禽遗传改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畜禽良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联合举办的第18期动物种业前沿科技论坛,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科楼0126会议室顺利召开。

本次活动由羊遗传与种质创新团队负责召集,特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胡义波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傅祥伟副教授和法国国家研究中心Ludovic Orlando教授做报告。论坛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吕锋骅副研究员主持。

李浩研究员报告题目为“人类探索与适应青藏高原的历史进程”。青藏高原因其大于4000米的平均海拔被人们成为“世界屋脊”,因高海拔导致的低氧、寒冷、强紫外线等环境对生活于该地区的生物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人类何时定居高原?如何适应高海拔环境?李浩研究员及其团队通过对人类遗迹考古,通过对石器、陶瓷、骨器分析,并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古DNA数据,阐明了人类是如何进入青藏高原并永久定居,并逐渐适应高原环境。报告结束后,李浩研究员针对老师和学生提出的想法和疑问,做出了生动细致的讲解与回答。青藏高原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出独特的畜牧业品种,如藏绵羊、藏山羊、牦牛、藏猪、藏鸡等,这些畜牧业品种的形成与人类迁移、定居至青藏高原的过程紧密相关,因此了解人类征服高原的过程,对于揭示畜牧业种质资源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胡义波研究员报告题目为“野生动物演化与保护:基因组学和大数据视角”。野生动物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胡义波研究员从基因组的角度解释了小熊猫的分类和群体数量的变化,以及扭角羚分类关系的划分等问题。我国野生动物尤其是旗舰物种(如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的保护工作在理论和方法上均处于领先的水平,而我国地方品种资源面临着杂交污染、商业品种竞争等问题带来的种群数量下降或品种消失,借鉴旗舰物种的保护工作将有助于开展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种群维持。

傅祥伟副教授报告题目为“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研究进展”。卵母细胞是雌性动物的生殖细胞,一般在雌性动物的卵巢中保存。雌性动物随着体内激素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向输卵管中排卵。傅祥伟副教授团队从降低卵母细胞线粒体温度以提高冷冻卵母细胞的保存质量出发,发现二甲双胍能够显著降低线粒体温度,且对卵母细胞的质量无影响,提高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的质量。

Ludovic Orlando教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所蒋琳研究员的陪同下,来到会场,为本次论坛带来全英文报告“The genomic history of the domestic horse”。报告了利用古DNA的数据与方法解析马驯化地、驯化时间、扩散历史与路线。Ludovic Orlando教授激情洋溢的演讲感染了听众。老师与同学们和Ludovic Orlando教授就其所采样的方法、考古资料和遗传数据结合、基于古DNA数据的表型推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最后师生们合影留念,100余名线上线下师生参与活动。本年度最后一期动物种业前沿科技论坛圆满收官,期待明年再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